中医学五行学说,湿建立了以五行为内核、梅雨季五时五方为间架、何无身轻五脏为中心的湿医学宇宙观。六月的梅雨季夏季是万物生长茂盛的季节,也是何无身轻南方的梅雨季节,具有高温、湿多湿的梅雨季特点,南京市中医院中医杂病(时令养生)门诊宋莹莹主治中医师提醒,何无身轻此时要特别注意心和脾两个脏腑。湿心对应的梅雨季季节是夏,对应的何无身轻五气是暑;脾对应的季节是长夏,对应的湿五气是湿。
图源 视觉中国
病程缠绵的湿邪还分内和外
“长夏”做“农历六月”解释,最早见于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。何无身轻夏主心,配南方,属火,相当于农历四、五月份,而长夏主脾,配中央,属土,相当于农历六月份。从时间来看,一年的中央为农历六月,与土相配,正是夏季。
从农业来看,这个阶段正是植物疯长的时节,作物生长所依靠的条件正是土地,“长夏”的设立正对应着农作物生长规律。夏季雨水增多,空气中湿度大增,因此,长夏季节对应的五气是湿气。
暑邪,容易伤津耗气,上扰心神,出现口渴引饮、唇干口燥、尿黄便干、心烦意乱等症状,甚至中暑。暑邪还容易夹杂湿邪,湿邪困脾,阻碍脾升胃降。由此可知,夏季养生重点是要清心解暑、健脾祛湿。
中医认为,“湿”为“六淫”之一,具有重浊、黏滞、趋下的特性,病程缠绵。湿邪分为内湿和外湿。外湿多因居住环境潮湿、涉水淋雨等外来的湿气侵袭人体所致;内湿则是由于脾失健运、肺失宣降、肾失温煦,导致水湿内生。因此,防治湿气,既要预防外湿,也要防湿从内生。
如何判断湿邪?具有以下特点和表现:
1、湿性重浊:湿邪致病在症状上具有沉重的特点,如:清阳不升,头重如裹;肌肤不仁,关节疼痛沉重,或屈伸不利。
人体分泌物、排泄物秽浊不清,如:面垢,眵多,头发、面部出油,舌苔厚腻,小便混浊,女性白带过多等。
2、湿性黏滞:分泌物、排泄物黏滞不爽,如:皮肤黏腻不干爽;大便排泄不爽,小便涩滞不畅,舌苔黏腻。
3、湿性趋下:湿邪致病容易出现身体下部的症状,如:小便浑浊,大便黏,带下多,阴囊潮湿、下肢沉重的表现。
4、湿邪阻碍气机:出现胸闷、胃胀、腹胀.食欲差等表现。
5、湿为阴邪,易伤阳气:出现怕冷、困倦乏力等。
湿邪不仅有“内外”之分,还需分辨“寒”和“热”的不同。专家介绍,“寒+湿”则为寒湿,舌象为舌体胖大,有齿痕,苔偏白腻、水滑。常伴有阳虚,多表现为怕冷、怕吹风、怕吃凉的东西;受凉之后易腹胀、腹痛;容易感冒流清涕;易患慢性鼻炎、过敏性咳嗽、哮喘或湿疹等。
而湿热则是“湿+热”,舌象为舌质红,舌苔黄厚或者黄厚腻。脾胃运化受阻,易出现口臭、大便粘滞不爽等;小便黄赤,颜色深;白带量多色黄,外阴瘙痒;皮肤易生痤疮、脓疱 ;口干、口苦、汗味体味大。
不做“湿”人有妙方
图源 视觉中国
【药膳调理】
多食用以下食物:
清热祛湿:如冬瓜、西瓜、薏苡仁、绿豆、赤小豆、白扁豆等。
清热解暑:如苦瓜、丝瓜、黄瓜、菜瓜、杨梅、乌梅、甘蔗等。
减少内耗:少吃甜黏、辛辣、煎炸、烧烤、冰冻食物,防止耗伤心气和损伤脾胃。
薏苡仁粥:薏苡仁60克,粳米100克。健脾祛湿、舒筋除痹,尤其适宜体内湿盛伴关节热痛者食用。
绿豆粥:绿豆200克,绿豆清水浸泡6-8h,煮至豆烂。消暑利水,适宜暑湿热证明显者,如症见燥热烦渴,小便短黄等。注意:绿豆性寒凉,脾胃虚寒夹湿,症见胃中冷痛、大便溏薄者不宜服用。
白扁豆粥:白扁豆30克,粳米60克。补益脾胃、和中止泻,适宜脾虚湿盛、食少腹泻者食用。
鲫鱼汤:鲫鱼1条(约100克),薏苡仁5克,萝卜50-100克。健脾益气、祛湿化痰,尤其适宜体内湿盛的儿童食用。
薏仁红豆汤:薏苡仁30克,红豆30克,白扁豆30克,黑豆30克。健脾补肾、利水消肿。
【中药茶饮】
益气祛湿茶:西洋参、荷叶、麦冬、泽泻等放入杯中,热水冲泡。针对气虚湿困,疲劳乏力,湿气较重的人群。
冬瓜荷叶茶:鲜冬瓜皮、鲜荷叶洗净晒干,各取5克放入杯中,热水冲泡。利水祛湿、消肿降脂,适宜湿盛伴见身体浮肿者。
玉米须茶:
方法一:鲜玉米须30克,洗净,煮水代茶饮。
方法二:玉米保留玉米须,放进锅内同煮,吃玉米,汤水代茶饮用。
有利水消肿,利湿退黄之效。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,玉米须有一定降血糖作用,较适宜糖尿病患者。
除此之外,还有艾灸、拔罐等外治祛湿处方,运动、泡脚等生活祛湿处方供大家选择,具体操作方法请至正规医院咨询中医生。
通讯员 张明 张盼盼
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
校对 李海慧
Copyright © 2024 意昂2 All Rights Reserved. @TIANHANET 网站地图
友情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