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意昂2官方网站!
服务热线:020-123456789
  • 产品
  • 文章

NEWS CENTER

新闻中心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汽车音响

古人的日子

来源:意昂2  更新时间:2024-10-08 20:39:12


寒露,古人的日“露气寒冷,古人的日将凝结也”。古人的日

好像刚入秋才不久,古人的日细雨寒风,古人的日突然就这么冷了。古人的日

芦雁图 边寿民 扬州博物馆


淮安旧城梁陂桥附近的边寿民坐在一丛芦苇的前方默默等待。等大雁。古人的日

白露一过,古人的日他就见到大雁南飞的古人的日身影。寒露节气,古人的日该是古人的日最后一批大雁飞回南方的时候。寒露第一候,古人的日鸿雁来宾,古人的日在古语中,古人的日后至者为"宾"。

边寿民是最懂大雁的画家,他画的大雁,与好友郑板桥的竹、金农的梅,一样有名。江淮之地的人都叫他“边芦雁”。他居住的苇间书屋,四面环水,芦苇丛生,人迹罕至,却有往来雁群停留栖息。他在此看尽大雁形态,飞、鸣、食、宿、游,一一画入图中。现在,很多博物馆都藏有他的芦雁图。扬州博物馆藏的这幅,两只大雁栖息于芦苇丛,一只伫立回首,仰望苍穹;一只潜心梳羽,恬淡自然,令人仿佛身处“秋水澄碧,芦花冷白,蓼花透红”的环境之中。

樱桃黄雀图 南宋·马世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
寒露第二候,雀入大水为蛤。

雀指麻雀类的小鸟,蛤是对可食用的双壳贝类的统称。

麻雀为常见的鸟类,即便在冬季都会出现在光秃秃的枝头。它会投水变蛤?

这里的雀并非麻雀,而是黄雀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注中说:雀,小鸟也,其类不一,此为黄雀。我们对黄雀的熟悉来自一个成语“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”。这是出自汉代徐州人刘向《说苑·正谏》中的一个故事:

园中有树,其上有蝉。蝉高居悲鸣饮露,不知螳螂在其后也;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,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;黄雀延颈欲啄螳螂,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。

然而,现代科学家告诉我们,黄雀多以植物果实和嫩芽为食,螳螂并非它的主要食物来源。

“雀入大水为蛤”,这里的“大水”,说的是海。《国语》云:“雀入大海为蛤,盖寒风严肃,多入于海变之为蛤。此飞物化为潜物也。蛤蚌属此小者也。”

其实,寒露后,古人看到黄雀千百成群地飞往大海,倏尔消失不见,在滩涂发现与黄雀纹路相似的蛤,便认为黄雀变成了蛤。这是古人的诗意想象。

文征明 存菊图局部


“瓮白应浮酒,篱黄可著花?”寒露这天,南宋官员、诗人曹彦约归家途中遭逢风雨。他想象着,家里的白酒瓮里应该酿出秋天的第一杯美酒,而篱笆上是不是开满了黄色菊花?

寒露节气,正是菊花开放的时候。寒露第三候“菊有黄华”。

在古代,菊花是隐士、高洁的象征。没有人不喜欢。苏州人文征明也不例外。他写过菊花诗,画过菊花图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幅长图中,有高松,有大屋,有山有水,一绛色男子坐倚窗边。那里有一小丛菊花,实在不起眼。可文征明在后面题诗,却以此为中心。

文征明是苏州人,苏州人爱菊。白居易、陆龟蒙都写过苏州的菊花,宋代,苏州还出版了最早的《菊谱》。明清两代,虎阜横塘一带,花市兴盛,也成秋日赏菊的好去处。

“尘世难逢开口笑,菊花须插满头归。”寒露后几日,就是重阳了。这个在寒露节气普遍开放的“延寿客”,用它绚烂的或黄或红的花色,为重阳增添几许温暖。

清人张若霭笔下的寒露


臧磊

 


相关文章